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桂体函〔2020〕101号 自治区体育局关于对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013号提案答复的函

2020-09-08 18:34     来源:广西区体育局
【字体: 打印

民盟广西区委:

《关于打造精品体育赛事,提升广西体育产业水平的建议》(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013号提案)已收悉,感谢贵委对广西体育赛事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并为其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根据提案内容,结合我局职能和工作实际,并汇总自治区财政厅的会办意见,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广西打造精品体育赛事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建设体育强区,重振广西体育雄风”的重要工作部署,我局狠抓体育赛事兴旺工程,积极推动和引进重大体育赛事落户广西, 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精品体育赛事,促进国际体育赛事交流与合作,打造“广西体育赛事名片”,努力建设面向世界特别是东盟的重要区域赛事中心,通过拓展“赛事经济”链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规范指导,不断完善体育赛事发展政策体系

201912月,我局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打造2-3个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城市,在全区打造“一市一品”“一县一品”赛事格局的总体目标。制定了“健全体育赛事体系、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加快竞赛表演市场发展、鼓励创新创业、延伸赛事经济链条、深化国际国内赛事合作、健全赛事产业标准”七大任务,列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赛事管理机制、加强赛事监测和统计评估、强化人才支撑”五项保障措施。《实施意见》的出台,填补了我区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政策空白,对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品牌化、特色化、融合化发展,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新道路,促进体育产业加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入实施体育赛事兴旺工程,加快推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1.积极引进顶级体育赛事落户广西大力发展赛事经济。2016年以来全区举办年度重大体育赛事数量开创历史,每年自治区级以上大赛超过250项,其中国际赛事50项左右。2019年全区举(承)办自治区级以上重大体育赛事282项,同比增加12.8%,其中国际级94项,同比增加91.84%,面向世界特别是东盟的重要区域赛事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三届“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三届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三届国际漂流赛事以及2019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等,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力和经济价值。2019年“环广西”共获得超10亿元的赛事综合效益,其中创造超7亿元的经济效益、超3亿元的社会效益。2019年“苏迪曼杯”共有31个国家和地区参赛队,8天进行589场比赛,近4万名观众现场观赛,比赛期间南宁市共接待游客370.61万人次,旅游总消费48.67亿元。201912月至20201月,首创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通过帆船竞赛、参观访问、文化交流、青少年活动等系列赛事活动的举办,搭建我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帆船运动共享与交流的平台,促进经贸、文化、体育、旅游等交流合作,成为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海洋运动产业的新亮点。一大批国际顶级赛事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广西和举办地城市的知名度,带动了各地健身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促进了“体育+”“+体育”多产业融合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2.落实赛事补助资金扶持赛事发展,鼓励引导社会办赛。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赛事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桂体发〔201710号),每年安排一定财政资金,原则上采取先办后补的方式,对在广西区内主办、承办的国际级、全国级和自治区级体育赛事给予赛事补助扶持,鼓励和推动各级体育部门、社会力量举办更多国际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体育赛事。目前,2020年赛事补助资金已完成组织申报工作,申报的各项赛事共有53项,按评审程序拟给予补助的赛事共计18项,补助资金共600万元。2017—2020年,我局补助各项体育赛事共计2300万元,为培育、打造广西本土原创精品体育赛事,引进和举办国际级、全国级重大体育赛事,促进赛事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多渠道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供给,充分发挥精品项目引领带动作用

1.精心培育体育旅游品牌赛事。大力打造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提升体育产业发展水平。2016—2019年,全区共有11项赛事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柳州大奖赛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阳朔攀岩节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2017—2019年,联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评选出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城市围棋联赛等39项广西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成功培育全国首个采取全市场化运作方式组织、具有自主品牌的广西原创大型围棋赛事—城市围棋联赛(简称“城围联”),大力发展智力运动产业。2019赛季参赛超过370人,参赛俱乐部来自4大洲、8个国家的32个城市。经过五个赛季的持续经营,城围联投入近亿元,构成了以围棋竞赛表演业为支撑,以城围联股东为核心的企业商圈,成为涵盖20多个业态、涉及200家企业、服务数百个社区、年营收超过千亿元的企业联盟。城市围棋联赛成功入围国家发改委、体育总局首次联合公布的全国48个体育产业联系点典型案例。自治区党委政研室专程调研城围联,印发《支持打造城围联国际顶级赛事 加快培育形成我区智力运动千亿元产业》调研报告

2.传承发展民族体育赛事。2016—2020年连续五年在全区成功举办“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系列活动,将民族体育赛事活动与旅游、文化、民俗、商贸等紧密融合,打造全区民族体育盛会和体育旅游嘉年华,成为享誉全国的特色品牌。推进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节庆、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等示范建设,形成广西特色的民族体育赛事发展格局。2019年“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系列活动共开展581项民族体育赛事活动,带动全区各地举办赛事活动6390多场(次),参与群众和游客140多万人次。仅自治区级主会场活动就有10多家企业支持,赞助款项达104.6万元。桂林市通过“民族体育炫”活动带动社会消费约3.4亿元。

3.创新发展线上体育赛事。2020年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全国首创举办“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线上运动会系列活动,获得群众普遍好评。采取线上体育综合运动会、线上民族体育展览馆、线上民族体育健身教学课的新形式开展,通过邀请冠军运动员、运动健身专家等进行视频教学培训等多种方式,引导群众居家体育锻炼,积极应对疫情。自326日启动活动32天以来,浏览和观看的总参与人数超1.19亿人次,其中线上体育综合运动会参赛人数超76万人、参赛人次超4600万,观看比赛直播超3400万人次,参赛、观看和浏览次数合计超8000万人次。创新举办广西首届线上亲子运动会,搭建亲子体育锻炼、亲子沟通、健身科普的体育互动平台,激发全区广大亲子家庭的体育热情、促进全民健身。自531日启动,历时20天,全区14个地市214所学校参赛,参与人数累计78.9万人次,注册家庭50317个,抖音话题播放量达76万次,在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4.繁荣发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大力实施群众体育星火燎原工程。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办赛机制,2019年全区举办1088项群众赛事活动,同比增加3.12%,参与人数276.85万人,同比增加10.74%,实现周周有比赛、月月有大型群众赛事。成功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要上自治区运动会”系列项目赛事、“奔跑吧·广西”生态马拉松系列赛、广西体育节、广西城乡万人气排球赛、广西万名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百县千乡活动等。首创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主题广西龙舟系列赛、“奔跑吧·广西”生态马拉松系列赛,并已连续举办了两年,全区马拉松赛从2015年仅有1场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迅速跃升到2019年的30场,成为全国举办马拉松赛最多的省(区)之一。成功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体育赛事活动,特别是首次举办“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历史使命”自治区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历时114天,遍布14个设区市,线上线下参与火炬传递人数达到565万人次,线上累积总步数16.52亿步,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0多圈。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从20151685万人次,增加到20191960.46万人次,提高了16.34%

(四)注重赛事宣传和推广,不断提升体育赛事影响力关注度、美誉度

深化“体”“媒”融合,以“中国杯”“环广西”“中国—东盟汽车拉力赛”“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等重大赛事为平台,通过主流电视媒体、新媒体、互联网自媒体等宣传载体,进一步提升广西知名度和美誉度。2019年“中国杯”共有中国、乌拉圭、泰国、乌兹别克斯坦4支国家队参赛。本次赛事共吸引了296名记者参与报道,各类媒体发表报道达2.5万篇(次)。2019年“环广西”首次实现6站全程直播,中央电视台、广西卫视及国内22家网络平台同步直播,美国、法国等国外电视台首次全程直播,覆盖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超10亿人群;抖音平台“环广西”赛事短视频点赞量超10亿人次;各媒体累计播放广西和承办城市形象宣传片时长2.5小时,展示了广西壮美的生态环境、山水风光以及城乡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新华社、人民网等分别刊发《“环广西”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国际体育名片》《小车轮大变化——从“世巡赛·环广西”看八桂大地之变》《借“破风”之力展现壮美广西》等一系列报道。2016—2019年市级以上媒体共刊发广西体育稿件超过9万篇(条),其中国家级媒体刊发近2万篇(条),2019年(2.7万篇)比2015年(5000余篇)增长5倍。通过体育赛事活动宣传了国家和广西改革开放发展成就,弘扬了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向全国、全世界推介了壮美广西。

二、下一步工作的主要计划和思路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国际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具有人群聚集特点的大型体育赛事受到严重影响,很多国际级、国家级体育大赛延迟或取消,我区体育竞赛表演产业、“赛事+”产业的发展受影响和制约很大。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有关办赛要求,始终坚持把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到首要位置来抓,结合提案建议,计划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快打造精品体育赛事、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一)坚持防控为先,科学、安全、有序、积极恢复体育赛事,保证疫情防控工作和体育产业发展双赢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经济社会活动一度暂停,体育行业各类市场主体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据有关统计,疫情导致全国延期或取消举办体育赛事超万场,赛事服务企业基本歇业,体育场馆及各类健身场所、线下体育培训机构基本都曾暂停营业。科学有序恢复体育赛事和活动,有助于体育行业各类市场主体尽快走出疫情造成的影响,恢复生机和活力,促进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207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科学有序恢复体育赛事和活动推动体育行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体办字〔2020102号),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科学有序恢复体育赛事和活动提出基本要求。要求按照“防控为先、属地管理、科学施策、循序渐进、动态调整”的五项基本原则,分类推进、有序恢复体育赛事和活动,抓紧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工作,压实各方主体责任等。体育总局特别指出,除北京冬奥会测试赛等重要赛事外,今年内原则上不举办其他国际性体育赛事和活动。

当前,我国境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本土传播已基本阻断,但仍面临零星散发、局部暴发和境外输入的风险。境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际总体形势仍在不断恶化,一些国家“带疫解封、与疫同行”,造成我们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持续面临疫情输入压力,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还将持续、国内防范疫情反弹任务仍然艰巨繁重。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要求,我局对年度原计划举办的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进行全面梳理和调整,暂停举2020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暨中国—东盟媒体汽车拉力赛等国际体育赛事和活动。我局将于近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循序渐进,有序推进开放。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有序、全面开放各类体育设施,开展群众健身活动和小型分散的商业性、群众性体育赛事。先开放户外场所,后开放室内场所,先开放无直接身体接触类项目,后有序开放有接触和身体对抗类项目。二是抓实防控工作,落实防控措施。疫情风险处于中、高等级地区原则上暂不举办体育赛事和群体性全民健身活动。低风险地区在科学评估疫情风险,坚决贯彻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周密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经属地政府和疫情防控领导机制审核评估后组织实施,积极有序恢复体育赛事和活动。按照体育总局有关要求加强防控力量、优化赛事组织、强化环境卫生、完善应急处置等,精准管控各类赛事的开展。三是坚持属地管理,实施动态调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要求体育赛事和活动的主办方、承办方及场地设施经营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主体责任,科学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到“一赛一方案”,确保办赛安全。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要求做好“健康码”绿码准入、限制观众人数或空场比赛等防控措施。建立熔断机制,确保遇到突发疫情风险时能立刻中止相关赛事和活动,做好人员筛查隔离,有效防范疫情扩散,做到收放有序。四是创新办赛方式,线上线下结合。采取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在封闭训练基地组织开展专业运动队赛事。在做好疫情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的前提下,探索赛事活动举办新方式,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赛事活动模式与线上赛事活动有机结合,拓展赛事活动时空,打造网络、视频赛事活动等新业态。丰富和创新重大赛事线上线下活动内容,利用网络化、信息化、大数据等手段举办智能竞赛、线上竞赛、体育培训等,鼓励举办居家健身和户外运动,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208—11月,围绕“运动助健康,体育促发展”主题,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和属地管理原则,采取自治区、市、县(市、区)三级联动方式,举办第十二届广西体育节,主要内容有开幕式和全民健身日活动、重大体育赛事活动、百万体育健身消费券惠民活动、闭幕式四部分。重大赛事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2020年广西运动健康消费大行动、“奔跑吧广西”线上生态马拉松系列赛、“世巡赛·环广西”线上骑行挑战赛等14项线上赛事活动以及广西大众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公开赛等8项线下赛事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拉动体育消费,打造“体育+”互联网、旅游、文化、康养、商务、扶贫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全力筹备2023年在我区承办的第三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以此为契机提升我区竞技体育发展水平,激发“赛事+”产业效应,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二)聚焦品牌打造,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平台建设、壮大市场主体,推进体育赛事产业专业化、融合化、规模化发展

1.结合地方资源优势,优化赛事发展布局。根据广西体育整体发展情况和各地资源优势,实行差异化定位战略,规划打造“一轴两线三带多点”的赛事产业发展格局:南宁、来宾、柳州、桂林为主轴,边境线、海岸线为两线,桂东、桂南、桂西为三带(桂东包括贵港、玉林、梧州、贺州四市,桂南包括北海、防城港、钦州三市,桂西包括河池、百色、崇左三市),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具有特色资源的县为点,努力将广西打造成面向世界特别是东盟的重要区域赛事中心。推动和引导各地综合考虑城市特点和自身优势,选择与发展定位、产业选择、资源状况和文化特色等相匹配的体育赛事,并根据赛事具体特点与城市形象特点之间的耦合程度,举办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体育赛事,放大赛事溢出效应,打造城市的“体育名片”。2025年,打造2—3个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城市,在全区打造“一市一品”“一县一品”赛事格局,即:力争每个市打造一个国际级体育赛事、每个县打造一个自治区级以上体育赛事。

2.丰富赛事活动体系,打造高水平体育赛事品牌。一是重点发展绿色生态运动赛事。突出广西发展户外运动优势,大力发展山地户外、汽摩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电子竞技等发展前景好、带动潜力大的绿色生态运动赛事。开展徒步、定向、漂流、山地自行车、越野、攀岩、潜水等赛事活动,以及路跑、帆船、帆板、拳击、电子竞技、飞行等系列品牌赛事。推进广西体育节、广西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广西自主精品赛事发展。培养赛事的群众基础,推动赛事与全民健身、体育培训相结合,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二是大力发展体育联赛。支持广西足球超级联赛、广西男子篮球联赛、城市围棋联赛等区域性联赛发展。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组建运动项目联盟、职业体育俱乐部,支持网球、拳击、围棋等项目发展区域性联赛。如创办于2011年的广西足球超级联赛(桂超联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 10年共有38家俱乐部参赛,共注册3115名球员,十届赛事总投入1.2亿元,直接带动酒店、餐饮、交通、旅游、球迷等体育消费2亿元,促进了广西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三是拓展赛事发展平台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有关办赛的通知要求,待疫情全面好转、结束且具备举办条件后,科学安全、审慎有序的恢复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加快发展赛事产业经济。充分挖掘赛事内涵,扩大赛事外延,结合广西独特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发挥“山”“河”“海”“边”特色,创新“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健康”等模式,提升赛事品牌价值、综合效应及影响力。鼓励各类体育特色小镇、体育旅游(产业)基地、体育综合体、体育公园、户外运动营地等,利用场地设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活动。依托我局目前重点推进落地的中国—东盟博盟体育科技产业城、中国—东盟运动健康体育产业城、广西体育综合体、广西电子竞技产业园、广西智力运动产业园一批重大体育产业项目,规划布局引进重大赛事、打造原创精品赛事,培育打造融体育赛事、运动休闲、培训健身、商务娱乐等一体的体育产业、赛事产业集聚区。

3.壮大产业市场主体,优化赛事发展市场环境。一是大力培育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企业和社会组织。围绕自治区“三企入桂”工作部署,实施精准招商和招大引强,促进优势资源与优秀企业有效对接。根据赛事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引进大型赛事策划运营、体育装备研发制造、场馆投资建设、体育教育培训、体育金融及保险、体育大数据与体育互联网企业等。2020,我局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福建等发达地区举办多场招商引资活动,吸引一批发展潜力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体育产业和“体育+”企业入桂投资,推动一批优质体育产业项目落户广西。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优秀的体育组织和体育竞赛企业在我区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鼓励和支持区内外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举(承)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活动。推动组建广西体育产业集团公司,支持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二是推动体育赛事运营的市场化运作。采取“多方合作、专业分工、共同开发”等运作模式,着力促进赛事举办权、转播权、门票销售权、冠名权、无形资产开发权等资源要素自由流转,合理配置。积极开发赛事冠名权、特许经营权、广告经营权、赛事转播权以及衍生品,提升赛事产业附加值,助力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各种赛事的市场开发和探索,推动赛事举(承)办方与广告客户、赞助商、代理商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持续开发赛事产业市场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发展体育竞赛表演全产业链。以体育赛事为带动,以健身休闲、体育培训、场馆服务、体育经纪、体育传媒为主体,以体育金融、体育人才和体育科技为保障,构建体育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推进“赛事+模式,以赛为媒,将举办赛事与城市旅游、节庆、招商引资、文化活动等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赛事对餐饮、住宿、旅游、会展、商贸、交通、娱乐、建筑等行业的拉动作用,延伸赛事产业链和利润链形成重大赛事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共赢发展。充分发挥重大赛事的消费引流作用和体育产业的强黏性特征,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与文化、旅游、教育、商贸、农业、互联网、康养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城市经济新增长点。

(三)深化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广西体育赛事的知名度、关注度、影响力,讲好广西体育故事传播广西体育精神

1.加强“两微一站”建设,打好宣传组合拳,提升体育赛事的大众关注度。充分利用“广西体育”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的“两微一站”平台,强化体育赛事宣传,提升大众关注度;继续开展“媒体走基层”采访活动,邀请中央驻桂和自治区主流媒体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报道,为“重振广西体育雄风”鼓与呼,为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营造宣传声势。根据新媒体不同的定位与特点,通过加强策划、粉丝互动等措施,积极拓展抖音、头条号等新媒体,占据新媒体传播的舆论场,加强体育宣传阵地建设,大力传播体现广西体育精神的好新闻好作品,为做强做大体育产业,重振广西体育雄风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2.深化“体媒”合作,借力媒体优势,提升精品赛事的宣传效果。围绕体育赛事兴旺工程,着力做强做大“广西体育名片”,依托与人民日报社广西分社、新华社广西分社、中新社广西分社、今日头条广西日报、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新闻网等10家中央驻桂及自治区主流媒体建立的合作关系及宣传平台,加大对广西体育赛事的动态宣传和重大赛事直播、转播。运用传统媒体、自媒体、新媒体等形式,根据赛事各阶段关键节点,把握好赛前预热、赛时聚焦、赛后回顾的宣传节奏,通过在主流纸媒上开设新闻专版专栏、在电视媒体上开设专栏直播平台等,对赛事进行多角度、深层次、高频率的宣传。对重大体育赛事和广西原创精品赛事,力争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电视媒体和新华网、人民网、腾讯、乐视、网易等主流网络媒体直播。探索建立重大体育赛事电视、网络直播或录播制度。以比赛带宣传,以宣传促比赛,不断提升赛事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放大体育产业经济效应。

3.拓宽宣传渠道,加强赛事文化建设,提升广西体育软实力。大力加强对广西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保护、阐发以及对民族体育、民俗体育的推广,结合“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大型赛事活动,让广西民族体育特色文化大放异彩,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以赛事文化为核心,立足地方资源优势和特色禀赋,加强对广西各城市综合影响力的整体宣传和推广,打造“城市景观体育”。注重对广西体育发展重要进程中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宣传,挖掘广西体育的“魂”与“根”,讲好广西体育故事、传播广西体育精神。加快推进拍摄、制作《广西体育形象宣传片》,弘扬体育正能量,充分展示和树立广西体育良好形象。适时开展奥运冠军、体育明星等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明星效应”在马拉松、火炬传递、体育进校园等赛事活动中带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四)健全发展机制,加强要素保障,加大对赛事产业的政策支持、多元投入,全面推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6年巡视整改以来,自治区本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已经暂停设立。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桂办发〔201928号)、《广西体育强区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桂政办发〔202036号)、《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实施意见》(桂体发〔201916号)等精神,依法落实促进体育产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有关财税、土地、金融政策等。制定实施自治区、市、县三级体育设施建设用地专项规划,将体育用地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保障重要公益性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设施、项目必要用地。

拓宽体育投融资渠道,探索按市场化方式设立由政府出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自治区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等渠道对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予以必要支持。充分利用自治区体育局赛事补助资金,原则上采取先办后补的方式,每年组织各地对在广西区内举办的国际级、全国级和自治区级体育赛事进行申报补助,鼓励和支持各级体育部门、社会力量举办更多更好、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体育赛事,推动赛事产业发展。定期公布全区重大体育赛事计划目录,公开市场机会、引导社会力量办赛。加快建立自治区级体育竞赛表演重点项目库,作为政府资助、银行信贷重点扶持和服务对象。

衷心感谢贵委对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关注广西体育工作,给予我们更多的工作指导支持。

此复。

                           202097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