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任务的收官之年,是参加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决战之年,做好今年体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总的工作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和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加强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全力备战第十五届全运会,扎实推进全国新时代体育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等全面发展,加强体育行业治理,加快建设体育强区。
一、加强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一)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化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三会一课”跟进学等学习机制,第一时间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和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推进运动队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运动员、教练员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深化“五基三化”系列行动。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制度,常态化开展“四强”党支部创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加强党务工作培训,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三)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不动摇,严管严治,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出台局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促进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聚焦局党组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各项内控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深化“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等重点领域和“四风”问题顽瘴痼疾专项整治等重点任务,每季度常态化开展政治监督。组织开展财会监督内部审计协同专项行动,强化资金资产使用监管。开展第二轮政治巡察,督促被巡察基层党组织切实履行巡察整改政治责任,推动整改工作落实见效。持续推进清廉体育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提振信心,克难攻坚,以赢的目标全力备战第十五届全运会,力争实现新突破
强化备战组织领导,力争成绩比上届有提升。坚持目标和成绩导向,在“人、财、物”资源分配上保障重点项目,落实重点队员“一人一案一团队”保障机制。加强各运动队“三从一大”科学训练,狠抓冬训和体能训练,组织全员体能测试和跟踪监测,加大科医保障和后勤服务。做好国内外重大比赛备战参赛工作。
三、加快全国新时代体育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统筹推进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积极推动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创新驱动发展
1.完善全民健身政策体系。推动出台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建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创新管理办法》、《“环广西”步道规划》。完善群众性竞赛活动体系和激励机制,大力推广普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加大体育健身设施供给。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推进体育公园等7项体育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开展“国球两进”活动,支持基层新建篮球场、健身路径、乒乓球台等全民健身工程项目200个(套)以上。督促指导各地完成44个Ш类以上体育公园和1万公里健身步道的“十四五”建设目标,推动全区80%以上县(市、区)建有Ⅳ类以上体育公园,力争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3平方米。指导督促全区131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对接受中央财政资金补助的场馆开放服务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估。
3.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鼓励成立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和健身站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鼓励各地建设“百姓健身房”、“科学健身指导中心”、“运动健康中心”等新平台,培育一批融入社区的基层俱乐部或协会,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发展和壮大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组织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6000人次以上。推动在防城港国际医学试验区创立体育运动医疗医药与保健康养科技孵化基地与创新中心,启动创建国家体育运动医疗康复南方区域中心。
4.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举办“潮动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系列活动,举办各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和活动,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二)深入推进竞技体育重振雄风
1.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开放办体育,制定完善共建优秀运动队、交流运动员以及优秀运动队管理运行、外训外赛、赛风赛纪等政策文件。狠抓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加强“干净的广西队反兴奋剂生态体系”建设,将“干净、风格、纪律”工作要求贯穿运动队管理全过程,坚决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开展竞技体育大讲堂活动。建立全区裁判员数据库,规范裁判员队伍管理。
2.推进竞技体育项目优化发展。落实新周期广西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优化方案和发展措施,聚焦奥运全运项目,集中资源和力量巩固发展4个重点项目、培育发展15个引导项目,构建“重点突出、多点开花”的项目发展新局面,不断扩大争金夺牌项目点。整合资源多元化推进广西“三大球”运动队组建和发展。
3.厚植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实施运动员“尖子”工程,加大优秀运动员选拔和培养力度,争取向国家队输送更多高水平运动员,选派重点队员赴高水平地方训练。实施教练员“强将”工程,建立本土教练员梯队培养机制,引导优秀运动员特别是冠军运动员向教练员转型发展,支持教练员到国家队带训跟训。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制定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引进政策,支持重点项目和引导项目面向国内外引才引智。
4.扎实推进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提升江南训练基地、三塘体育训练比赛基地、广西飞碟靶场训练比赛基地、武鸣体育训练基地软硬件条件和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打造体操、田径、水球、射击等项目国家队转训基地。有序承接国内外运动队来桂训练。
5.积极筹备第十六届全区运动会。成立第十六届全区运动会组委会,制定小项设置方案。指导和推动北海市做好筹备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1.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坚持以提升青少年健康素质和体育素养为重点,注重发挥学校体育的基础作用,持续推动“3126”工程。扎实推进体操进幼儿园项目,打造“跃动之星”幼儿体操项目品牌,加大体教融合发展模式创新。联合自治区教育厅举办“千里杯”足球赛等青少年足球赛事,打造广西U系列青少年足球联赛试点城市。组织开展“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参加青少年达50万人次以上;持续开展防溺水和游泳安全进校园等活动。
2.大力夯实后备人才基础。推进市县体校发展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持续保持4.5万人以上的全区青少年运动员注册队伍,推动基层体校向广西体校、广西运动队输送后备人才不少于365人。加大体校建设力度,创新基层体校发展模式,突出全区重点项目布局,推动体校与普通中小学共建联办新型体校,提升共建联办成效。狠抓青训和后备人才培养,集中力量和资源培育建设体操、举重、摔跤、田径和攀岩等5个项目13个人才小高地,积极参加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等。
3.强化基层青少年体育工作培训。加强基层体校、学校体育教练员、俱乐部管理人员培训管理。推动广西体校、广西运动队教练员和老专家老教练送教送训到基层体校和学校。
4.扎实推进国际体操青训中心建设。推动与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和亚洲体操联合会合作项目化落地,举办中国—东盟体操训练营活动。争取国家队或外省队到青训中心交流训练,承办2025年全国优秀体操后备人才训练营。
(四)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1.加大体育产业政策供给。制定出台促进广西体育服务业发展工作方案、促进赛事经济发展工作措施,总结推广全区体育赛事经济、体育制造业发展等典型案例,修订完善广西体育产业统计制度。
2.着力扩大体育产业规模。加快推动设立自治区本级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做强广西—东盟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优化体育产业金融服务政策。举办2025年广西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体育企业。组织参加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创建广西体育产业(科技)孵化器。组织开展全区户外运动资源调查,启动编制广西户外运动资源目录,推动建立户外运动高质量目的地项目库。
3.推动体育彩票安全稳定发展。推动健全完善体育彩票销售管理制度。
(五)大力发展赛事经济促进全方位扩大内需
1.加大体育赛事供给。积极申办2029年第十六届全国运动会。承办好体操、射击(步枪)等全国锦标赛(冠军赛)暨第十五届全运会资格赛。办好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中国匹克球赛等一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全年举办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体育项目比赛选拔赛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不少于500项,举办马拉松赛事30场以上,大力发展马拉松赛事和相关配套产业。办好体操、举重、田径等各类青少年体育比赛不少于50项。
2.发挥赛事长尾效应。大力发展体育消费,聚焦体育赛事经济、户外运动经济、冰雪运动经济,持续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培育一批赛事消费新场景和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争创国家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落实国家体育总局试点工作任务,开展体育赛事带动消费监测试点工作。鼓励和支持地方出台促进体育消费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体育彩票促消费、体育文化展演促消费、体育明星助力乡村振兴直播带货等活动。
(六)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科学谋划“十五五”体育工作。认真评估广西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科学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
2.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落实局党组学法、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干部培训的重点内容。深入开展体育执法培训和普法宣传,切实提高全区体育领域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以及“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严格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加强对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及其他重要政策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和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3.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坚持“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强化体育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提升整体预控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强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闭环管理,加强对存在重大风险的体育场所、赛事活动环节的隐患排查和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体彩销售、体育项目建设工地、枪弹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切实提高体育领域安全工作水平。不定期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组织开展体育系统安全督导检查,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体育领域“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
4.强化资金资产使用监管。制定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制度。修订完善预算支出和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制度。
5.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依托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和“12345”工单办理机制。推广广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提高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七)加强体育自身建设,统筹推进体育人才、文化、对外交流等改革发展
1.强化干部担当作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注重考察干部政治表现,重点看干部是不是实干,工作是不是创新,业绩是不是过硬,人民群众是不是满意,营造体育行业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严格落实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等机制,选优配强直属单位领导班子、重点领域的领导干部,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和干部队伍储备。坚持严管与厚爱并举,加强干部政治监督、日常监管。加强绩效督查和跟踪问效,推动比学赶超、争创一流。严格落实政策规定,开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及时奖励,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2.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机制,巩固完善体育舆情治理体系,确保体育系统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开展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围绕第十五届全运会、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重大赛事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持续加强体育正能量传播,讲好广西体育故事。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引导干部职工学网、懂网、用网,规范网络行为。
3.深化体育交流合作。加强与东盟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和各省(区、市)在体育赛事、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向国家体育总局、国际体育组织争取更多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及体育对外交流合作项目落户广西,培育一批边境跨境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广西对内对外开放。
4.强化体育专业人才支撑。督促指导3个设区市制定《中小学校设置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的实施细则(办法)》或《体育教练员岗位说明书》,为推动体育教练员进校园提供政策支持。加快推进体育系列职称评价制度改革,启动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系列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将学校体育教练员(体育教师)纳入体育专业人员职称系列。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