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 | 成文日期:2025年07月09日 |
标 题:自治区体育局关于对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0465号提案的答复 | |
发文字号:桂体函〔2025〕84号 |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
阮金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桂林国际马拉松训练跑道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体育活动需求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四五”以来,我局围绕“健康广西”战略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点问题,结合区域特色大力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丰富群众参与健身空间,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截至2024年底,广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86平方米,较上一年增长约11.28%。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15分钟健身圈”在城镇社区的覆盖率达100%。其中,桂林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3.19平方米,健身步道总长度为848.277公里共计2413212平方米,为市民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更多便利的健身场所和设施,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做好顶层设计,助力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提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2022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支持打造桂林市世界级旅游城市若干政策措施(试行)》。2023年,国务院同意印发《桂林市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为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共同编制《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任务分工方案、《〈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24—2025年)》并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按照旅游要素、文旅融合、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任务,分解压实各级责任,采取滚动管理、动态调整、分批推进的方式,推动《规划》任务落地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全国新时代体育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23〕21号)中明确提出“多层次推进体文旅融合。服务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构建体文旅融合目的地体系,引导地方政府、文旅企业和景区打造体育赛事活动、演艺项目、精品路线、元宇宙场景。”“支持建设漓江生态运动产业带,打造阳朔国际户外运动胜地,举办国际攀岩节等系列品牌赛事活动。”通过一系列措施全力配合推进桂林市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二、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支持桂林市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共享
“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局通过中央和自治区各类补助资金支持桂林市全民健身设施项目建设共计27630万元147个项目。其中,建设体育公园17个、健身步道7条、全民健身中心6个。共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436.8万元支持桂林市78个(次)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其中,2025年支持17个公共体育场馆共计713万元。桂林市本级的桂林市体育中心体育一馆和桂林市体育中心体育场自2014年以来均获得补助资金的支持。这些获得资金补助的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为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场地设施保障。同时,依托场馆开展社区运动会、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青少年体育夏(冬)令营等健身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桂林市享受免费或低收费健身人次约1400万。此外,我局持续推进全区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其中学校场地实行“一门两开、一场多用”,努力解决“总量不足”和“局部闲置”的供需矛盾。
三、关于建设桂林打造最美马拉松训练跑道论证情况
(一)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核查,桂林雁山区融创旅游度假区至阳朔县公路旁的骑行道路段为农村公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公路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交通运输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9﹞104号)精神,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为县级人民政府,属于县财政事权,县级人民政府根据辖区内相关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农村道路开展相关项目的建设工作,沿线旅游和运动赛道项目事宜应对接桂林市人民政府统筹推进。
(二)根据桂林市人民政府的意见回复,桂林市雁山区融创旅游度假区至阳朔县公路旁的骑行道全称为桂林市漓江西岸桂阳公路旅游休闲慢行绿道(以下简称“漓西绿道”),该项目总长50.8公里,起点为象山区二塘驿站,终点为阳朔白沙堡驿站,沿国道321桂阳公路旁建设,宽度6米,绿化面积约20万平方米,沿线共规划设置15处驿站。目前已完成49.8公里、11个驿站建设。已完成的漓西绿道与国际马拉松赛事标准相比,尚存差距。经对照国际马拉松赛事的赛道标准,利用漓西绿道进行重新规划整合,打造一条符合国际马拉松赛事标准训练道路,从技术上可行,但也存在实际困难。一是项目资金问题。若按照国际标准改造,需进行道路重新规划调整、道路改线、路面加宽(并涉及征地)、降坡、赛道闭环、标识标牌以及沿路驿站功能的调整改造等,同时还需进行国际认证,总投资预估约2亿元。二是项目投资收益问题。若项目改造后,年维护成本增至约1000万元,含医疗点11处、移动厕所21组等。参照同类赛事,桂林市年均赛事收益仅500万—800万元,无法达到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成本与效益严重失衡。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自治区体育局将继续加强对桂林市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建设、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以及举办马拉松等赛事活动的指导和支持。符合申报中央或自治区补助资金条件的项目,我局将积极配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有关部门,指导当地做好项目申报和建设推进工作。
(二)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将积极指导桂林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用好“以奖代补”切块奖补资金,结合旅游运动需求,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促进域内路网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提升。桂林市人民政府将充分吸纳提案建议,坚持科学规划、问题导向、目标引领,不断提高体育治理体系和现代化水平,积极为广大运动爱好者、市民及游客创造优质的运动休闲环境,待条件成熟再将漓西绿道改造成国际马拉松赛事标准训练道路事宜提上议事日程。
(三)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重要工作部署,主动与国家部委沟通汇报,争取国家层面给予桂林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高标准落实《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推动漓江世界级旅游景区和龙胜龙脊梯田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阳朔遇龙河骥马村创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的支持指导,全面提升桂林旅游品牌竞争力。同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旅游市场秩序综合监管,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
2025年7月9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