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于2023年11月5日(星期日)14:30,在学青会主媒体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开幕前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李辉,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洪亮,教育部体卫艺司一级巡视员、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副秘书长郝风林,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综合协调部副部长卢意文,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韦翔主持。
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开幕前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年11月5日14:30
地点:学青会主媒体中心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李 辉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
洪 亮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
郝风林 教育部体卫艺司一级巡视员、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副秘书长
卢意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综合协调部副部长
主持人:
韦 翔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14:30
韦翔: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新闻发布会。
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将于今晚在广西体育中心拉开帷幕。在运动会正式开幕前,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在主媒体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司长、学青会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李辉先生,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学青会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洪亮先生,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学青会组委会副秘书长郝风林先生,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学青会组委会综合协调部副部长卢意文先生,分别作情况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卢意文先生介绍广西承办学青会整体筹备工作情况。
14:31
卢意文: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
今晚8点,备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将在广西体育中心拉开帷幕,继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之后,我们又将迎来一场青春活力的体育盛会,来自全国101个代表团的近1.8万名运动员相聚壮美广西,共赴青春之约。
2021年6月,国务院同意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举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的指导支持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落实“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突出活力性、时代性、成长性,举全区之力做好学青会筹备各项工作。历经多年努力,精彩舞台已经搭就、八方宾客陆续抵达,学青会筹备已全面就绪。在此,我向大家作个简要通报。
一是办赛体系高效有序运行。广西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组建了学青会组委会,形成四方联动的筹备格局。在自治区层面,广西成立学青会执委会作为筹备执行机构,51个区直单位和14个设区市全面参与,加强全区范围筹办工作协调推进。广西14个设区市、8个县、8所高校承担办赛任务,各市分别成立本级执委会,建立自治区、市县和高校完善的赛事组织体系。
二是比赛场馆按时保质建成。在全区布局49个学青会比赛场馆,其中新建场馆14个、改造场馆35个,全部如期建成并符合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办赛要求,注重绿色环保设计,统筹后学青会时代全民健身和青少年体育发展需要。各场馆分别组建保障团队,细化运行日程,细致做好竞赛器材安装、信息化设施配套、功能分区与流线设计等准备,全面进入赛时状态,确保场馆用得好、功能全、运转顺。
三是综合保障精细周密。全面做好接待、交通、通信、气象、电力、安全保卫、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等综合保障工作。可容纳近万人入住的运动员村于10月16日开村运行,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参赛和生活环境。建立一体化交通指挥调度体系,调集2000多辆保障车辆,科学新增公交专线并延长公交运营时间,保障市民和赛会人员通畅出行。建立运动员高风险食品总仓和46个兴奋剂检查站,严格开展食源性兴奋剂检测和食品安全检测,保障赛会食品药品安全。加强赛事安保工作,加强各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开展城市综合环境整治,全面展现广西服务水平、精神风貌和城市形象。
四是大型活动万事俱备。10月23日,学青会圣火在北海合浦海丝首港采集,学青会火炬历经全区14个设区市的接力传递已经抵达主赛区南宁,今天晚上将到达开幕式现场点燃主火炬,57.43万人次参与线上火炬传递。开幕式将于今晚8点在广西体育中心举行并在央视体育频道直播,全力呈现一场高水平、有特色的青春盛宴。
五是氛围营造积极热烈。学青会注册记者约2500人,主媒体中心已于10月30日投入使用,为媒体记者提供专业服务。我们组织了“迎学青会”校园舞蹈大赛、学青校运会等预热活动,推出了学青会官方宣传片、会歌及MV、主题系列微电影,并通过景观小品、楼宇幕墙、LED屏、公共宣传栏等加强社会氛围营造,持续提升学青会传播热度。
各位媒体朋友,5700万八桂儿女正以热情姿态喜迎八方来宾。我们热切欢迎大家报道好、宣传好学青盛会,共同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增光添彩。
谢谢大家!
14:39
韦翔:
感谢卢意文先生,下面请学青会主办单位分别介绍筹办工作情况。首先请李辉先生作介绍。
14:40
李辉: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关心关怀下,经过四年的精心筹备,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今晚就要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和组委会向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202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由广西承办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2020年4月27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并由教育部体育总局印发全国意见,要求青少年体育要打破赛事等方面的壁垒,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明确要求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原全国青年运动会和教育部主办的原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为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举办学青会是推动新时代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是检验体教融合成果的重要平台,对加快推进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学青会,我们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加强统筹谋划,由教育部、体育总局、团中央和广西共同成立组委会,建立了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本届学青会共设了39个大项、51个分项、805个小项,其中校园组设10个大项、370个小项,公开组设37个大项、435个小项。广西承办768个小项,覆盖自治区全部14个设区市、8个县和8所高校,使用比赛场馆49个,主赛区南宁承办23个项目比赛和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
本届学青会共有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的101个代表团报名参加。参赛运动员共计20360人(广西赛区17971人、广西以外赛区2389人),代表团官员共计9578人(广西赛区8058人、广西以外赛区1520人),代表团总人数共计29938人。
截至目前,公开组已完成了198个小项比赛。开闭幕式期间,公开组还将举行237个小项的比赛。从已经结束的比赛看,总体情况良好,广大运动员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较高的竞技水平,蹼泳决赛中南宁代表团女子运动员姚华莉分别打破100米器泳和50米潜泳两个项目的世界青年纪录,射击比赛中2项3人超亚洲纪录,田径赛场上也有2项3人打破全国少年纪录。我们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明日之星”在广西赛场上出现,成为今后国际大赛上为国争光的主力军。这次青运会期间,体育总局专门组建了调研组,每个项目指定了2名工作人员负责本项目的调研工作,对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和综合评估,切实发挥学青会在发现、培养、输送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青会期间,组委会各部门、各项目竞委会和各参赛代表团都将主动配合记者朋友们,提供相应的采访条件和服务,同时诚恳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我希望新闻界朋友们在宣传报道工作中传递正能量、讲好体育故事,全面客观地对学青会进行报道,宣传展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成就,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为举办一届青春、友谊、团结的运动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谢谢大家!
14:45
韦翔:
感谢李辉先生,下面请郝风林先生作介绍。
14:46
郝风林: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高度重视本届学青会筹办工作,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运动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会同组委会各相关部门,制定周密方案,全力做好筹办工作。
刚才第一届学青会执委会和体育总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学青会的筹办和基本情况,下面我就着重就校园组的一些情况再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本次学青会校园组设有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武术、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含啦啦操)、毽球等10个大项,370个小项,分为大学组和中学组。这些项目设置,主要考虑是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普及发展较好,学生参与度较高,示范引领效果较强。
本届学青会有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34个校园组代表团参加,决赛阶段共有运动员8372人,赛场涉及南宁、玉林、钦州、桂林、北海、梧州、崇左7个设区市,15个场馆。截至目前,校园组羽毛球项目、中学组男女篮球项目、大学组女篮球项目决赛阶段赛事已经顺利完赛,其他赛事将于开幕后分14个赛点全面展开。
本届学青会是继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之后,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又一综合性赛事,是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的一次大竞技大交流,也是青年学生青春活力和风采大展示。教育部以学青会为契机,在全国教育系统部署开展全面掀起学校体育锻炼热潮活动,同步开展“青春学青会”主题宣传,推动各地各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让青少年充分领略体育的魅力,把关注体育比赛的热情转化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具体行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育部把学青会作为立德树人重要实践舞台,注重以体育人,高度重视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召开专题会议专门布置,开展了反兴奋剂的准入和教育工作,全力营造严肃公正、风清气正的竞赛环境,维护学生体育竞赛的纯洁性。
赛事期间,还将举办学青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来自全国省级教育部门、部分地方体育部门负责同志,高校校长、专家学者、体育期刊编辑、获奖论文作者代表等近500人参加。大会以“服务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青少年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全面展示各地学校体育实践成果,交流体育科研和学术思想,研讨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和体教融合工作,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通过举办科学论文报告会,发出南宁倡议,形成南宁共识,在全社会营造共同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让健康第一成为共同坚持的教育理念。
我们相信,在组委会的统一组织和各方的同心协力下,本届学青会一定能够办成一届“青春、团结、友谊”的盛会,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盛会!最后,对广大新闻界的朋友长期以来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谢谢大家!
14:51
韦翔:
感谢郝风林先生,下面请洪亮先生作介绍。
14:52
洪亮:
为高水准办好第一届学青会,团中央认真履行主办单位职责,全力抓好相关筹备工作。一是做好赛会组织领导工作。会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印发会议通知、开闭幕式方案,成立学青会组织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赛事指挥中心,发布会徽、会歌、奖牌、证书、吉祥物、主题口号及各类服饰,举行圣火采集和各类主题活动,指导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共青团组织配合开展工作,为办好学青会打下良好基础。二是推进赛会志愿服务工作。指导团广西区委建设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精准有序的志愿者队伍,构建“场馆自运转、高校主管理、片区统调配、志愿者部总负责”的调度协作运行机制,精心招募志愿者并组织系统培训,打造学青会志愿者昵称、标志,邀请奥运冠军武大靖、陈梦、李婷,世界大运会冠军兰星宇以及陈慧、李凌志、张婷玉等7名优秀青年代表成为首届学青会志愿者形象大使。目前,共计1.65万名学青会志愿者已经陆续上岗,其中场馆志愿者1.07万名,服务开闭幕式志愿者1300名,非场馆志愿者、城市志愿者4500名,成为服务保障学青会的重要力量。三是开展赛会新闻宣传工作。着力加强正面宣传,配合推进学青会总体宣传安排,制定了细化方案,聚焦宣传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展示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成就、展现青年时代风貌、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统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中国共青团》等团属报刊、中国青年网、未来网等网站以及@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等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联动全团新媒体矩阵传播,累计发布学青会、青少年体育运动、广西文化旅游等方面内容1000余条,网上阅读量超过1亿人次。今晚的开幕会还将面向全国,特别是数亿青少年进行直播,宣传学青会,展示壮美广西的悠久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谢谢大家。
14:55
韦翔:
感谢洪亮先生。下面进入答记者问环节,提问前请记者朋友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示意。
14:56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当下,全社会对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越来越关心重视,首届学青会的举办,对提升学校体育工作将起到哪些促进作用?教育部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有什么考虑?
郝风林: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日益受到全党全社会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让孩子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将来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发生了可喜变化。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由2012年的43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70万人,增长62.8%。2012—2022年,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比例由51%提高到94.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由52%提高到97.3%,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016年的26.5%提高到2021年的38.5%。
首届学青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体教融合的标志性成果和创新性举措,是展现我国教育、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展示广大青年学子风采和体教融合育人成效的重要舞台,学青会的顺利召开将进一步凸显体育的重大意义。引领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带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掀起体育运动热潮,促进全社会重视关心学校体育和学生身心健康。
下一步教育部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将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聚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重点是指导各地各校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推动体育教学多样化、个性化、体系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做到每天锻炼两个小时,持续提升学生体质。重视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大力普及发展校园足球,奋力开拓校园足球发展新局面。注重体育的育人功能,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让青少年充分领略体育的魅力,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15:02
广西日报记者:可以说,广西是举全区之力做好首届学青会筹备各项工作,请问通过举办首届学青会,对广西工作会有哪些促进作用呢?
卢意文:
一是进一步推动体教融合改革。首次在一个运动会中设校园组、公开组两个组别,迈出青年体育赛事和学生体育赛事融合的一大步。在筹办学青会过程中,广西创建体教融合示范市5个、示范县(市、区)14个,“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28所,组织89所基层体校与114所小学、114所中学共建联办,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发挥考试“指挥棒”作用,将体育考试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考生体育成绩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
二是进一步推动体育强区建设。广西仅用2年多时间,完成14个新建场馆、35个改造场馆建设,既满足比赛要求又兼顾体育事业长远发展需要,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20年的2.01平方米增加到2022年的2.38平方米,增长18.41%。后学青会时代,学青会体育场馆设施将得到可持续的开发使用,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等领域继续发挥作用。以学青会为平台,培养发现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全区注册青少年运动员从2020年的2.33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3.93万人。
三是进一步推动对外交流。发挥广西独特区域优势,服务国家外交大局,邀请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东盟7个国家学校观摩团出席学青会开幕式并到广西高校开展体育人文交流活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和战略伙伴关系可持续发展。
四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在运动员村和主媒体中心场景设置、开闭幕式策划、志愿者标识设计中,注重体现民族团结元素,促进各族运动员交往交流交融。用好首届、首项、首金、首港叠加元素,选择北海合浦海丝首港这个集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自然生态等于一体的地点作为圣火采集首站,充分展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底蕴、文脉传承和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崭新形象,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在筹办学青会中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增进民族团结。
15:08
中新社记者:据发布人刚才介绍,将有1.65万名志愿者服务首届学青会,我想了解一下,对于这些“小青芒”志愿者,我们是如何做好保障工作的?
洪亮:
为了组织好志愿者,当好督导组,我们为1.65万名学青会志愿者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保障体制。在这里我也插个话,我们这1.65万名学青会志愿者,有一个专属的昵称叫“小青芒”,芒果的芒,具有广西的特色,也是为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乐于助人的传统和志愿者的精神。“小青芒”谐音“小青忙”,寓意着小小的青年志愿者乐于帮忙,充分彰显八桂儿女开放包容、热情好客、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精神品格。
为做好他们的保障工作,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推出了服务志愿者的“七件套”。一是在学习保障上,开发了学青会志愿者培训系统,制作《志愿服务工作规范与技巧》《志愿者心理调适与危机干预》等18门课程,帮助他们掌握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二是在安全保障上,为每一名“小青芒”都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三是在餐饮保障上,按照每人每天60元的标准为“小青芒”提供丰富的餐食。四是在休息保障上,在场馆设立志愿者之家,提供温馨舒适的休息场所。五是在交通保障上,所有“小青芒”都可凭学青会证件免费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特殊时段和地点可乘坐专用车辆往返服务场馆和高校。六是在装备保障上,为他们配发运动服、运动鞋、帽子、腰包、水壶、毛巾等9类12件套体育装备。七是在荣誉保障上,为他们提供志愿服务证书,记录志愿服务时长,并择优评选出一定比例的优秀志愿者。希望通过周到的保障措施,全体“小青芒”能安心投入志愿服务,为成功举办“简约、安全、精彩”的学青会贡献力量。
15:1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请问作为锻炼和选拔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本届学青会在检阅竞技体育后备力量、锻炼和发现优秀的体育人才方面,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李辉:
检阅竞技体育后备力量、锻炼和发现优秀的体育人才是学青会一项重要的任务,对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体育总局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项目布局。公开组项目设置以奥运项目为重点,参照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设项,同时根据奥运会设项变化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充分体现了学青会为国家培养和发现“明日之星”的重要使命任务。
二是优化参赛单位。公开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直辖市所辖区(限1个)、中国奥委会命名的奥运冠军之城组成代表团,此外可以有1个地级以上城市或直辖市所辖区组成代表团,可以更加广泛地调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城市参与和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从场馆设施、技术官员选派、信息技术服务、接待服务、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等各方面做好保障工作,为运动员发挥较高竞技水平创造良好环境。此外,学青会期间,体育总局还专门组建了调研组,每个项目指定两名工作人员负责本项目调研,调查的目的就是发现新的人才和好的成绩,梳理本项目后备人才的情况,切实发挥好学青会在发现、培养、输送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谢谢!
15:14
韦翔:
感谢四位发布人,也感谢现场的记者朋友。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学青会组委会沟通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