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直属资讯

三尺讲台育体才 文教助力梦飞扬

2025-07-22 16:24     来源:广西体育局江南训练基地     作者:甘华莹    
【字体: 打印

在广西体育局江南训练基地这片孕育体育英才的热土上,有一群默默耕耘的文教科教师,她们既是文化知识的“播种者”,在三尺讲台上播撒智慧的种子;又是体育精神的“传承者”,将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信念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更是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引路人”,为运动员勾勒出成长的蓝图,指引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让我们走进这支教师团队,聆听语文、数学、政治和英语四大学科教师用专业与热忱,助力运动员在赛场内外绽放别样光芒的故事。

语文:以文化人,锻造体育精神

黄玉娴给运动员学生授课

语文教师黄玉娴始终秉持“做智慧型老师”的教育理念,构建了“双轨育人”教学模式。

她根据运动员学生训练密集、学习碎片化的特点,独创“生活化写作+精准化备考”教育体系,实现运动员文化学习与竞技训练的双向赋能。一方面,设计“训练随笔写作”实践,通过个性化批改引导运动员将赛场感悟转化为文字表达,实现“以写促思”。另一方面,研发《体育单招语文总复习》教材,构建符合运动员认知特点的知识体系。

“体育精神与人文情怀本就是同根同源的生命表达。”黄玉娴创造性地将古典诗词与体育精神相融合,让古典诗词成为运动员的能量源泉。当运动员遭遇训练瓶颈,她以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将赛场困境转化为充满希望的文学意象;当运动员面临赛事压力,则借杜甫“会当凌绝顶”的豪情,让运动员在攀登文学高峰的过程中领悟竞技哲学。黄玉娴这种独特的“诗教”方式,使语文课成为最受运动员期待的课程之一。

在黄玉娴看来,文化教育赋予运动员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坚韧的内心。她欣慰地看到,新一代运动员正在打破“非此即彼”的宿命——大学的门连着训练场的窗,领奖台与课桌不再是对立选项。正如她所说:“当运动员在赛场上吟诵着‘长风破浪会有时’时,我的教育梦想与他们的体育梦想,已然在文化的土壤中共同绽放。”

数学:数据赋能,助力科学训练

曾炜在给运动员学生讲解数学知识

在数学与体育的交汇处,数学教师曾炜搭建了一座智慧的桥梁。她采用“运动数学教学法”,将抽象的数学公式与鲜活的运动训练完美融合,让冰冷的公式在运动场上焕发生机。

在这里,运动员跳高时划出的抛物线、投三分球时的角度计算,都成为生动的数学课堂。一位曾经畏惧数学的体操运动员深有感触地说:“曾老师让我明白,平衡木动作的角度误差一旦超过5°,就可能酿成重大失误,这让我对每个动作都更加精益求精。”

三十载春华秋实,从“体工大队先进个人”到“江南训练基地‘四好’职工”,从连续多年的“校级优秀班主任”到“体育局江南训练基地个人嘉奖”,这些沉甸甸的荣誉镌刻着曾炜教育生涯的每一个闪光时刻。

政治:铸魂育人,强化使命担当

邓海霜给运动员学生讲解课堂知识

在书声琅琅的教室,政治教师邓海霜,用她的热情与专业,照亮了无数年轻运动员的逐梦之路。她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触动。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运动员的日常训练紧密结合,让爱国情怀和团队精神潜移默化中在运动员心中生根发芽。

最令人难忘的是那堂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邓海霜在课堂上播放中国体操队在世锦赛夺冠的视频后,带领学生们分析奖牌背后的国家支持体系。一位运动员恍然大悟:“以前我觉得升国旗只是比赛流程,现在明白了每个动作都连着祖国的期待。”

在与运动员相处的日子里,邓海霜收获了许多难忘的瞬间。有一次,她嗓音沙哑仍坚持上课,本以为运动员学生们会如往常般活泼好动,却意外地发现他们异常专注,甚至主动提醒她喝水休息。这份来自学生的关怀,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她的心房。那一刻,教育完成了最动人的双向奔赴——她用思想点亮学生,学生用行动温暖着她。邓海霜用十二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永远发生在心与心的同频共振之间。

英语:语言筑桥,联通国际赛场

梁莉给运动员学生讲解知识

从训练基地到世界舞台,英语教师梁莉用语言为运动员们解锁更广阔的天地。她的“趣味生活教学法”让英语跳出课本:训练馆器材上的英文标签成为词汇卡片,更衣室里的日常对话化作口语练习场。当学生们追溯世界杯起源,探讨“功夫”与“太极”背后的文化内涵时,语言不再是冰冷的语法规则,而是通向世界的文化密码。

最动人的教育回响发生在一个平凡的午后——教室里突然爆发学生们的欢呼声“We like English!We like Miss Liang!”这份简单而质朴的表白,成为梁老师教育生涯中最珍贵的勋章,也让她更加坚定了以创意与热情点亮运动员逐梦之路的决心。

如今,当梁莉看到学生在国际赛场上用英语流利接受采访时,她看到的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一个个年轻生命在用英语书写属于自己的世界故事。

三尺讲台见证岁月流转,从青丝如墨到霜染鬓角,广西体育局江南训练基地的文教科教师们用青春丈量着教育的深度,她们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园丁,更是运动员追梦路上的引路人。当语文教师用诗词歌赋锻造思维之翼,数学教师以逻辑推理锤炼战术头脑,政治教师借时政热点塑造家国情怀,英语教师让国际交流不再有语言藩篱,在这方寸讲台与广阔赛场之间,她们用教育的温度融化运动员训练的艰辛,用知识的力量托举起一个个既能驰骋赛场又能笑傲人生的全能冠军。



编辑 | 杨永娟

责编 | 杨艳 董钰涵

初审 | 甘华莹

二审 | 陈俊华

终审 | 程汉荣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