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题 > 桂有新“动”向 > 工作报道

媒体关注 | 《广西日报》:冰雪奇缘——“冷”运动正在广西“热”起来

2025-02-17 15:50     来源: 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月14日,《广西日报》报道《冰雪奇缘——“冷”运动正在广西“热”起来》。

原文如下

↓↓↓

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渐入尾声,一场举国关注的冰雪盛宴,连日来呈现了许多精彩瞬间。

显而易见,随着三年前北京冬奥会的上演,冰雪运动开始快步走向大众。赛场上,广西有了第一批冬季项目运动员,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赛场外,广西也在因地制宜,满足南方人对冰雪运动的热爱。冰雪经济,为何能在缺雪的南方地区升温?广西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何以在冰天雪地里发光发热?

竞技体育 他们在冰雪中“探路”

2月11日上午,南宁市冰纷万象滑冰场,广西花样滑冰队的集训热火朝天,8名队员在冰面上翩翩起舞,引来不少路人瞩目。

2月11日,广西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南宁缤纷万象滑冰场进行日常训练。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柳思羽/摄

这些舞步的起点,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广西体育人开始在冰雪中“探路”。彼时,广西积极支持筹办北京冬奥会,在“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部署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下,以自治区专业运动队、自治区体育运动学校、设区市业余体校为三级人才池,配合国家体育总局开展“跨界跨项跨季”选材。

火热的八桂大地上,一段奇妙的缘分就此展开。2017年3月,在国家体育总局首批“跨界跨项跨季”选拔集训工作中,24名广西运动员从摔跤、体操等项目中转型,进入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等四个项目中“试水”,这是广西冬季项目“从无到有”的序章。在此基础上,广西于2018年正式完成冬季项目运动队组建工作,前后3000余人参加“跨界跨项跨季”选拔,向国家队输送集训运动员超200人次。

随后发生的一切让人惊喜。2018年,姚康平获全国单板滑雪冠军赛青年组冠军,成为广西首个冬季项目全国青年冠军;2020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朱黛紫菲与黑龙江选手合作获得双人滑项目铜牌,广西首枚世界级冬季项目奖牌就此诞生;2021年,罗明秀、钟华超等8名选手以技术官员的身份参与了北京冬奥会;2024年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广西首次组团参赛就取得了1金1银2铜的好成绩,甘佳佳在单板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上成为广西首个冬运会冠军。

广西冬季项目运动员近年来在多项赛事中崭露头角,图为广西选手罗明秀在高山滑雪比赛中。

(广西射击射箭运动发展中心供图)

2024年2月23日,甘佳佳收获广西首枚全国冬运会金牌。(广西射击射箭运动发展中心供图)

半路转型的广西运动员何以在雪上起舞?分管冬季项目的广西射击射箭运动发展中心副主任陶剑锋说,广西竞技体育素有“灵小短水”的传统,尤其在体操、技巧、蹦床等项目上底蕴深厚,冬季项目所要求的灵活性、技巧性,正是广西运动员的优势所在,“基于这一特点,我们最终在十四冬后形成了现在以花样滑冰(双人滑)、单板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障碍追逐)等三个大项为主,高山滑雪、越野滑雪为辅的冬季项目布局。”

当然,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鲜少下雪的区域特点,无疑阻碍了广西冬季项目规模化发展。专业运动员们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展训练。例如2022年6月正式建队的广西花样滑冰队,日常的训练场所是南宁万象城缤纷万象滑冰场。“广西花滑队原先没有冰上训练场地,自治区体育局与企业开展联合共建,才有了‘广西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基地’。”广西花样滑冰助理教练、前广西技巧运动员莫芷欣介绍说,由于是共建的商用场地,因此周末、节假日等时间,队员们时常要和前来健身游乐的业余爱好者同场“竞技”。

相对于冰上项目,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等雪上项目所需的训练场地则更难解决。“我们目前的解决思路,一是通过与传统强省交流培养的方式‘借鸡生蛋’,孵化广西冬季运动优秀人才;二是每年6至11月安排队员们前往四川成都的旱雪场训练,12月至次年3月雪季则基本在吉林长白山训练和参赛。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条件成熟时修建或者改建滑冰场和旱雪场。”陶剑锋介绍说。

很多人不知道,第九届亚冬会原本也是广西运动员的舞台。但突如其来的伤病,让自由式滑雪运动员黄琮森等人在积分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只能忍痛把梦想继续交付给时间。一年后的米兰冬奥会,将是他们重新上路的方向。

全民健身 他们在时尚里“放飞”

相对于竞技体育,冰雪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升温更容易感知。近年来,冰雪运动向南突破,从“小众”渐变“热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也真正走进了很多人的生活。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宁妹,黄海艳的职业让人意想不到——张家口崇礼一家雪场的滑雪教练。其中的缘分,也得从2018年说起。在那年“跨界跨项跨季”选拔中,广西中长跑运动员黄海艳顺利入选,前往南京接受冬季项目培训。遗憾的是,2020年初,黄海艳在一次训练中腰部骨折,从此和专业赛场挥手作别。但是,与冰雪运动的故事还在继续,她在崇礼雪场上找到了新的舞台。“有雪友听说我来自广西时,都会露出吃惊的神情。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没有雪的地方,怎么也能培养冰雪运动员?”黄海艳说,每当这个时候,她都会骄傲地告诉对方,“广西也走出了不少优秀的冰雪运动员。虽然我已经不再是专业选手了,但同样能在新岗位上为冰雪运动贡献力量。”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整体提升,社交网络推波助澜,广西也有了一群反季节飞行、奔向冰天雪地的“候鸟”。南宁市民林婕便是其中之一,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个极限运动爱好者刚从新疆阿勒泰的雪场回到南宁。林婕说,前几年,她跟雪友们都喜欢去长白山、崇礼等地的雪场,近两年因为阿勒泰的出圈,大伙儿又开始转战新疆。去年,林婕就在阿勒泰将军山滑雪场与几位雪友一同滑雪迎新年,“现在很多雪场都会结合当地特色,把运动和文化艺术相结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体验,”她说:“如今的冰雪运动,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快乐!”

青少年正在成为冰雪运动的生力军。毕业于广西大学舞蹈系时,王琦也没想到,自己能在花样滑冰教练的职业道路上坚持11年之久。在南宁冰纷万象滑冰场,每当王琦带着学员,配合优美的音乐在冰面上自由舞蹈,都能收获满场的关注。她告诉记者,到冰场学习花样滑冰的孩子越来越多,从中涌现出不少好苗子。

2023年,王琦带着一群南宁学员参加中国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拿到了总成绩第六名。好成绩给了大伙更多的信心,“我希望更多人知道,南方城市的孩子们,也能把冰雪运动当成一个普通爱好,也有机会站上赛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冰雪经济 他们在家门口“造势”

据《2023—2024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由北京冬奥会开启的“滑雪热”持续升温。2023年5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的“雪季财年”,国内滑雪场的滑雪人次达2308万,相比上年的1983万,上升16.3%。而在广西,升温同样显著,近年来陆续落地的冰雪场馆,为文旅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据介绍,2012年南宁冰纷万象滑冰场开业以来,年均客流量达到25万人次。有了专业场地,一个个专业赛事接踵而来,首届广西花样滑冰大奖赛、ISIAsia花样滑冰公开赛、广西青少年冰上竞速赛……让广西冰雪运动爱好者大开眼界。

在距离梧州南站不远的苍海湖景区内,梧州雪立方冰雪世界刚刚送走了一个热闹非凡的春节假期。自从2021年开业以来,此间吸引了大量本地及周边省份的游客,累计接待游客已超过50万人次。今年春节期间,场馆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了20%。“和北方的雪场相比,南方的冰雪场馆更暖和,适合开展研学活动。”雪立方滑雪教练苏靖杰说,去年开始,自己每逢寒暑假都要接待不少研学团队。

作为广西首家大型四季全天候室内冰雪场馆,雪立方冰雪世界打破了气候限制,为游客提供了全年无休的冰雪体验机会。“我们场馆部分电力采用光伏发电配合,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雪立方冰雪世界运营策划梁卓亮说。“很多客人来雪馆学习滑雪,就是为了将来到户外有更好的滑雪体验,这让我们明确了今后场馆的发展方向。”

如今,广西人同样可以在山野间感受驰骋冰雪的快乐。位于桂林全州海拔1700多米高山上的天湖滑雪场,是华南地区首家高山户外滑雪场。游客们可以在冰雪季里体验数百米的户外雪道,同时看到一幅美不胜收的南国雪景图:洁白的雪场旁矗立着巨大的风车,薄雾中的天湖在群山环抱间若隐若现。

2月3日,南宁游客杨刚与朋友自驾前往天湖滑雪场,恰好遇上了银装素裹的山水美景。“这一次滑雪之行最难忘的是风景,我们在雪场和沿途都拍了很多照片。”


越来越多的广西孩子开始走向冰雪运动。(桂林全州天湖滑雪场供图)

景区举办的“冰雪嘉年华”等特色冰雪活动,以及全州县提供的直通车服务,进一步点燃了游客体验冰雪运动的热情。据了解,春节期间天湖滑雪场收入超过300万元,直接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和购物等产业的发展。“春节期间酒店的生意异常红火,收入显著增长。”天湖茶坪酒店负责人张莹说。“天湖滑雪场不仅仅是一座独立的滑雪场,也是桂林天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一环。”桂林天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军表示,在度假、康养、滑雪等功能的加持下,景区正朝着“打造世界级一流山地康养度假胜地”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广西人也可以在家门口感受滑雪的快乐。(桂林全州天湖滑雪场供图)

作为2025年广西春节假期户外运动精品线路之一,“红色全州·户外运动冰雪之旅”线路也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春节期间,该线路共吸引游客39.7万人次,累计带动全州全县消费7800万元。

在这条冰雪覆盖的“赛道”上,一群“探路者”还在加速前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W020250218634880006838_ORIGI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