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2 17:20
来源:
广西日报、广西文明网
作者:
傅佐东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能量源泉,是一个国家全球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新时代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和传承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有利于赓续历史文脉,增强全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深挖价值涵养,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价值,应挖掘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助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引导公民树立正确人生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信自强、奋发向上。新时代应继续挖掘用好这些道德资源,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积极助力形成高尚道德观。如借用古人的“君子”“圣人”理念培育个人优良品德;借鉴古代孝悌为核心理念的家庭道德观培育当代家庭美德;化用儒家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来培育社会公德;传承“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汲取政治智慧,助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当前国家治理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制度建设和治理体系有待完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从中汲取智慧并运用于国家治理中,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表现,更是行之有效的举措。一是助力政德建设。“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政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应善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强化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二是助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弘扬“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的治国智慧,不断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用“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思想理念,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用“多元一体、团结互助”等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是滋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一重要论述是我们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精髓,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信和历史主动的思想指引和价值遵循。比如,可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提亮底色;用“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的强国富民憧憬、“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均平思想滋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用“富而后教”的治理经验,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供支撑;用“天人合一”“取之有度”的古老智慧,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用“和而不同”“亲仁善邻”的悠久传统,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作铺垫。
发挥独特价值,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独特智慧,涵盖解决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等关系问题,彰显出超越时空、具有永恒价值的合理内核。应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讲好中国故事,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世界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为化解世界难题提供指引。如传统文化对人与物的关系强调要“交往有信”“取予有度”,这对于化解现代社会出现的急功近利思想、人的物化异化弊病具有启发作用。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传统文化强调顺天应时的生态利用观、仁爱万物的生态伦理观、回归自然的生态人生观,有助于破解西方现代化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带来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助推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我们应传承“大同”思想,秉承“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破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拓展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通过应用各种最新科技手段让古籍“活”起来、让文物文学“动”起来,创新表达方式、拓展传播方式,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各种传播渠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傅佐东)